探庐记丨以文化为椽,将一座少有的山搬进建筑里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丨绍兴文理学院·周一农教授访谈片
一座生活艺术馆,就像会稽山的一道缩影。
所有的灵感,都折射出山水之美,人文之韵。每一个出色的人居作品背后都承载着城市的气韵和历史的担当。
会稽雲庐雲山生活艺术馆,以“会稽山水文化”为核心理念,将山水的造诣、文化的融衍、时代的审美,充分融入建筑设计中。是高阶人居理想的崭新诠释,也是当代山居生活意境的全新表达。
山形挺秀,水波婉转,光影跃动间随美图云游,一起探看雲山生活艺术馆如何与山水对话,如何将文化“露”与“藏”。
伟大的建筑作品之所以能被称之为伟大,其背后都隐藏着文化、技艺和对审美的追求。
会稽雲庐雲山生活艺术馆,以江南水色为底蕴,以稽山风骨为脉络,演绎会稽山水文化的美学范本,印证了周一农教授所言的“山水塑造了会稽山文化的层面”,即与自然的共鸣。
在建筑表达上,雲山生活艺术馆通过高山流水的拟物化表达,山形走势的屋檐,将会稽山的意蕴显露无疑,围合式布局形成,更让传统中式院子仿木材料与绍兴粉墙黛瓦相得益彰。
以水为起点构思空间,诠释流水自会稽山石缝间涌现,波光粼粼,运用其婉转流动的曲线作为设计的主脉络,围和私密的空间、开阔通透的视觉体验,精心打造符合绍兴人山水情结的心理空间。
一个没有棱角、线条充满律动的空间,摒弃了矫饰与刺激感官的色彩,给予观赏者朴实,温雅的空间感受。
着眼望去,视觉的焦点,乌篷船头,一袭长衫飘逸,纶巾绾髻,背手而立,在水韵光影中舒展出“吴带当风”感,宛若从时空中行来的一位晋唐诗人。
山峦巍峨,曲水灵动,这番动与静、张与弛的平衡相融,无愧为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
雲山生活艺术馆,遵循与自然共生长的设计哲学,一枝一叶、一花一石皆是妙趣横生。微醺阳光洒落树梢,在静默建筑上投下生动的阴影。
静听和风细雨,细观流水落花,初经冬日暖阳,轻品茶香漫漫。心灵自在轻盈,游刃有余。
会稽雲庐将在会稽山与城市的契合中,开启一场关于山水之美的探索与体验。
建筑大师梁思成也说过,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发展。建筑源文化而生,也因文化而有了别样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无声隽永的书香里卿卿如晤,雲山书院即是会稽山文化的层面的表达,同时也是会稽雲庐雲山生活艺术馆的核心气质所在,它将绍兴的城市文化和精神气质隐匿于这文化场域之中,传统与当下相连,产生新的人文内涵。
昔年,王羲之最后十年在蕺山书院开讲;稽山书院由范仲淹创办,同期在会稽创办的还有陆傅太书院和鼓山书院;王阳明在会稽山默坐三年,修学悟道,由此诞生了阳明书院。
在周一农教授看来,会稽山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文化博物馆,处处萦流诗文,步步踏翠典故,俯首遍地是珠玑。师爷挽着宰辅,酒香染着墨韵,嵯峨澎湃几多春秋。
一行字、一道光、一块石头,于此皆有故事。这也是雲山生活艺术馆想要向世人传达的会稽精神。
雲山书院里,满墙的书架配以错落有序的阅读区,使空间更灵动,更有趣味,在这里总能找到你舒服的姿态……或坐,或躺,亦可伏案阅读,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散落于每个角落之中,依靠在沙发上,随手拿起桌上的书籍翻阅,品尝着飘香的热饮,此番情景想必是今朝桃源之景象。
雲山生活艺术馆,兼容城市人文、自然山水,以艺术理念,让无形的美学容纳于此。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展示的场所,而是以场景为搭建的纽带,形成一个全新感官体验的领地。可以真实感知的会稽山水文化体验。
如今,倾城盛启的雲山生活艺术馆一如所鉴,惊艳而来,静待诸君莅临赏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