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造园记 | 遍寻千里,执念相石,一石一景见匠心!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标题:十里造园记 | 遍寻千里,执念相石,一石一景见匠心!】
【来源:金昌十里白鹭 】
山无石不奇
水无石不清
园无石不秀
千百年来,国人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为逃避乱世,寄情山水,奇石异花被推崇为“高雅”,随着叠山造景技艺的日趋成熟,终于在明清时期,使得造园成为当时最“时尚”的消遣。
金昌·十里白鹭效果图
在苏州园林的盛名之下,有一座名为“醉白池”的上海园林,同样留下了历史注视。作为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必少不了奇石藏品,其中尤以“泼水观音”最为闻名,此石立于明崇祯年代,泼水后石面由淡转浓,渐渐显示一幅观音图像,由此得名。
据传,园子的主人尤为喜爱这块奇石,认为即便李太白降临,也必将被这处园子倾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东坡对石饮酒、陶渊明卧石而眠、郑板桥提石入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与石种种,无不透露雅士间的赏石之风,即便到了今日,能够私藏一园奇石异景,也已然是当代望族名门的身份象征。
肩负着东方文化复兴与传承的使命与责任,金昌·十里白鹭承古人之性,置石叠山,以石筑景,将石景规制融合于园林景观之中,复苏越州名门雅士的赏石文化,再现“清泉石上流”的风雅诗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山石的选取到堆叠,从整体布局到细节设计,十里白鹭无一不精雕细琢。从项目之初的选石开始,采购团队跋涉数千公里,遍寻全国各地,网罗奇石异材,以挑剔眼光审视每一块有资格入园的石头,更是不惜花费数日,从数百公里外运送原石,只为最恰到好处的石景呈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园中之石皆非普通的建筑材料,即便是未经工匠雕琢的原石,也堪称艺术品。每一处惊艳石景的背后,都是十里白鹭团队苛刻相石的坚持。由专业团队甄选而来的各类奇石之上品,匠心独运于园景筑造之中,浑然天成的石头分布于园中各处,或相互堆叠,或独自成景,或缀以草木,或布于流水,每一处石景,皆是少有的呈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将庭院比作人体,那么石便是骨架。不远千里而来的他山之石,终成一园之内的石景千姿。十里白鹭的掇山匠人以写意手法,于入园口处构筑水石合一的山水开卷,其中,尤以山石堆砌的山型石雕最为巍阔:借鉴稽山之型叠石成峰,咫尺之间模拟出山川胜境,参差错落间,堆叠出稽山的千古丰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掇山叠石,置石技艺同样为十里白鹭的园林空间增添观赏意趣。有别于堆叠,置石贵在以点取胜,十里白鹭遴选形态、高度、重量皆能与周边融合的石材,或适施于假山之侧,或置放于亭榭一角,或散点于花前树下,将整个庭院空间完整衔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静默于院中的枯山水,更将山石的多元应用和禅宗美学发挥到了优质。源自唐朝的东方禅意通过沙、石等静止元素的结合,以沙代水、以石代山,演绎自然风致的万千气象,营造意境无限的写意盛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唯心怀匠心,方能以看石不是石的至高境界,坚守造园初心,在人工巧思与自然鬼斧的均衡间,兑现名门望族的园林向往,复原内敛江南的山石意趣,移天缩地入君怀,照见天地江山。
【责编:陈】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