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2500年,惊艳绍兴的史诗级示范区,震撼揭幕!

你好绍兴 2021-01-19 09:21:2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世界两仪,出湖入园;宋韵格调,大奢至简

说起绍兴,人们几乎毫不迟疑地会说,她是“ 2500 年的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的确作为一座始建于公元前 490 年,至今 2510 年核心城址未变的城市,绍兴不仅有很多可以说的故事,还有诸多历经时间的洗礼,留存至今的古迹。

绍兴龙兴之地——府山实景(摄影:杜贯哲)

仔细回溯,有三处不但蜚声海外、广为世人所知,对于绍兴人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它们就是越王的美人宫、王羲之的兰亭、陆游的沈园

据《越绝书》记载,美人宫是越王勾践为西施所造,它的位置就在迪荡湖的西南侧,也就是我们现今的西施山遗址公园。

当年,13、4岁的西施从诸暨苎萝山下到此接受教习,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从一个朴鄙的浣纱女,脱变成倾国倾城,让吴王夫差神魂颠倒的女子,可谓传奇。

而绍兴 2500 年的园林史,也正是从这个帝王的皇家园林发源而来。

美人宫实景照(来源:网络)

800 年后,暮春之初的三月初三,“会稽山阴之兰亭”因书圣王羲之的一篇《兰亭集序》,而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精神家园。

自从 1985 年首届兰亭书法节开办以来,每年的三月初三,兰亭就成为了全世界向往山林之乐、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的盛大节日。

于一处园林,享一方自在天地,绍兴人骨子里的清傲之气,或许正是传承自此。

兰亭实景照(来源:网络)

时间再次向前迈进 800 年,一曲“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宋词,让多少人为陆游和唐琬那段“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爱情心有戚戚。

而那座充满着陆游和唐琬甜蜜时光的士大夫的私家园林——沈园,也因此成为了爱情的“代名词”。

沈园实景照(来源:网络)

历史似乎暗藏规律,每 800 年,绍兴就会诞生一座闪耀历史的名园,以记录和传承当代的文化。

800 年后的今天,绍兴第四座足以传世的园,诞生了!

她位于绍兴的迪荡湖公园内,汲取了 2500 年前皇家园林的营造理念,以 1700 年前的兰亭为灵感,传承 800 年前沈园的宋式审美趣味,还结合了当代国际化的流线美学设计手法。

她,就是——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自然地从追求物质的丰盈,转而变成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这种富足,既要能在人前彰显尊贵,又要让自己拥有不受打扰的一方世界。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充分了解当代人的这种需求,以乾隆为自己打造的颐养天年的园中之园——乾隆花园为仪轨,次第设计了礼序空间、林下讲堂、光影游廊、砚生云海、水云天境五重礼序空间

每一重空间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王羲之三月初三,在兰亭举行的文人雅集。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礼序空间,注重迎宾功能,是迎客的门面;

林下讲堂,则为陌生的宾客提供一个社交空间,打开圈层;

光影游廊,是互动的深化,遇见投缘的朋友,相携而行,边游园边畅聊诗画人生,加深彼此的认知;

砚生云海,则是雅集的核心,对应曲水流觞的兴味;

水云天镜,让宾客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引发对内镜外象的冥思。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在建筑及园林上,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顶峰——宋文化,也就是沈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为蓝本进行打造。

为何选择宋代园林?

因为,宋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想与现实并重,大俗与大雅兼有的时代。

三百余年的繁荣富足,让当时社会足够包容,让文人士大夫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寄情山水,寻找“世间大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宋代园林,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在审美意趣上都极为注重“留白”,以给观者更多想象和品味的空间。

在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同样可以感受到这种“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空灵神韵。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中国社科院专家扬之水说:“宋人从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

4月12日,总占地面积约 3.75 万方的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正式开园。

当宋风雅韵穿越时光长河,来到当代绍兴,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她的美所惊艳。

高敞的悬山顶,起翘平缓的发戗,虽是极简的线条,却勾勒出灵动的空间,赋予建筑鲜活的生命,给人以轻灵、秀逸的感觉。

大面的白色天然大理石墙,仿若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山水画,以石之实和白之虚,构筑起一个宇宙广袤的意向空间。

置身其中,目之所及是宋代极简的审美,感受到的则是“天地任我行”的辽阔深远,而心似乎也找到了诗意的栖居之地,变得安宁。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的大堂和城市展厅,同样极赋宋代韵味。

镂空的胡桃木直纹屏风,不再是隔绝视线之用,反倒是设计成了前行的路引,得益于巧妙的灯光设计,镂空的屏风中明明空无一物,却让人生出内藏“珍宝”的错觉,好似置身在博物馆内。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记载在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中的“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在城市展厅内皆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为宾客体验,至于当代人喜欢的红酒和雪茄,也有专属品享空间。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因晶莹滋润、如玉似冰而广受文人雅士和达官显贵喜爱的越窑青瓷,在城市展厅内除了用作陈列和茶器,还被当成了装置艺术品。

用瓷方响为原型、以陶瓷为材质、通过阵列形式悬挂的青瓷编钟,每当风过,互相撞击,便生成了清脆悦耳、韵味清雅的“天籁之音”。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宋人重山水,讲究天人合一,城市展厅内,数米高的通透落地玻璃窗,实现了这一愿景,这也是当代建筑手法,对宋代建筑理念的优质诠释和高度致敬。

站在落地窗前,约 3700 亩的迪荡湖公园和鳞次栉比的写字楼,近在眼前,自然的旷朗与都市的繁华和谐共融。

在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时间就像一粒被压缩的胶囊,身体和思维仿佛同时处于两个时代之中,既梦幻又真实。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造园的重要标准,极富诗意与趣味的园居生活,能修身养性,滋养生命。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由上海柏涛执笔设计,汲取宋式园林精髓,从空间、精神、生活三个维度,构建空间价值、情感共生、情景美学,将“行望”上升到“居游”,实现“居游之间得真趣”的美好生活场景。

在园林设计时,通过将空间进行分割与界定、变化与对比、连接与转折,把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层次折射到园林当中,以达到“形简意丰”的效果。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例如:光影游廊。

老舍说:“生命需有光有影,有静有动,生活的滋味,就含在这猛而不变的曲折里。”

虽被称作“游廊”但它亦兼具墙的功能,白色天然大理石构筑起一道蜿蜒的“高墙”,保证园内的隐私不被窥见。

巧妙的是,这“高墙”被设计成了栅栏的形式,每隔数米墙体就会被“嵌入”一个镂空的空间,透过这个“裂缝”,高墙不再逼仄压抑,从日出到月落,光在园里变幻形状。

“高墙”外郁郁葱葱的花木则有效阻隔了来自外部的视线,让园林隐而不仄,秘而不宣。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宋代的美学,是一门“生活艺术”,在园林中,则表现为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的“砚生云海”,其意向便来源于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

墨色大理石打造的镜面“方塘”内,孤植乔木一棵,黑色似水波荡漾、又似重峦叠嶂的装置艺术一组。

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大量的留白让空间变得纯净,交织的光影在白色的墙和“墨色”的水上作画,整个园林像极了一幅永远无法被定格的山水画。

“一勺一水以梦千寻海浪,一石一峰以梦万仞高山”,宋式园林筑造的精髓在 800 年后的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复活。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历史的发展规律,有迹可循。

在绍兴自越王勾践建城后的第四个 800 年到来之际,位于迪荡湖公园内、集其绍兴三座历史名园建园精髓的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或许就是那个能成为历史佳话的绍兴第四座名园。

三面环水,由滨水的高层世界园、湖岛上的中国文园和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组成的玺园,不仅仅只是一个建筑。

玺园,更是阳光城和碧桂园携手对当代理想生活的追寻与探索,蕴含着它们对世界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玺园,或许更像是一个,为当代绍兴人量身定制的“桃花源”!

ART 2500 玺园美学中心实景照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