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面活化的新时代 —写在绍兴排名前列“古城保护日”到来之际

你好绍兴 2021-01-19 09:21:2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古城是绍兴的“诗与远方”,绍兴是古城保护的样板和标杆。

  越城区人民路府山直街口,一幢旧办公用房变身为古典时尚的阳明书院;与银泰城一路之隔的柴场弄,粉墙黛瓦的民居,正被打磨成特色鲜明的文商旅体验区;胜利路上的原市政府会议中心,将成为绍兴的名人博物馆……今年以来,数十个更新改造项目正在古城范围内多点开花。

  不搞大拆大建,不限于小修小补,将非古城功能迁移出去,植入文商旅元素。这一退一进之间,彰显着绍兴古城保护理念的全新突破,古城的肌理由此面临着重新梳理,沉睡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正被系统性全方位地激活。

  以利用推动保护,将古老变为时尚,绍兴古城开启了全面活化的新时代。

  绍兴模式:实现新突破

  古城是绍兴的“诗与远方”,绍兴是古城保护的样板和标杆。

  早在2004年4月,时任绍兴市长王永昌等50位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在北京联名发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倡议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永续利用的原则。自此,古城保护的“绍兴模式”便备受全国关注。

  外界认为,“绍兴模式”的较大特点是“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绍兴专家的理解是:从文保点到名人故里到历史街区再到全城保护,“绍兴模式”是对古城保护由点到线到面这一脉络的总结。不管哪一种,追求原汁原味是它的核心。

  在“绍兴模式”的引领下,绍兴古城保护的大事不断:1999年,投资12亿打造环城河综合工程,奠定了古城的水乡风貌;2002年,越城区旧城改造办公室成立,拉开古城统一改造大幕;2012年,《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对古城更新提出更高要求。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绍兴古城保护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大湾区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迫切要求绍兴实现城市转型,古城保护更新需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来推进。从现实情况看,虽然之前保护力度很大,但古城内历史街区不相连、河道舟行不相通的问题依然存在,迫切需要做好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文章。另外,古城内人口过于饱和,而公共配套服务严重不足,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这种反差,是古城保护要实现新突破的动因所在。”鲁镇总设计师陈向宏一直关注绍兴古城保护的进展。他说,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经验,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城市更新便迎来高潮,绍兴人均GDP已接近1.5万美元,城市从规模扩张转变到质的提升阶段已经到来。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唱好古城新城联动发展的“双城计”可谓恰逢其时。

  “跳出古城来发展古城。‘双城计’为绍兴古城保护打开了新的天地,让‘绍兴模式’实现全新突破。”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认为,镜湖新区可以有效承担古城非“古”功能,将古城内原有的行政、商务、科创、产业等功能有效疏解出来。

新闻来源:绍兴日报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