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迎恩门:人文筑底商业复兴 打造“新绍兴”城市客厅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绍兴迎恩门区块世界文化遗产南北大运河的南段,是绍兴历史上对外联系和外地人流物流进入绍兴的主要通道,即古城与运河的结合部、越文化的主要沉淀区域,也是运河文化最典型的区域之一。因水而建,因水成街的迎恩门项目是政府力量与商业运作联合打造文旅项目的创新尝试。
长期以来,在城市更新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城市文化遗产,同时更好地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突显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是经久未解决的难题。
然而,古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博弈并非“零和博弈”,恰恰相反,其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协同促进达到双赢。譬如国外古城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国内古城山西平遥、江苏南京、苏州、陕西西安、北京等在这方面都作出了颇有借鉴价值的模式。
创新要素集聚方式效率效益乘数增长
古城商业要复兴,古城文化就一定要市场化。绍兴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执政者深知——拥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是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物质基础。绍兴积淀深厚的文化和名人,本质上是一个个文化大IP,为绍兴开发商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然而,发展文旅产业本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一直以来,政府同时行使着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设双重职能,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也制约了市场或者说民间力量发挥作用,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以及体制改革的深入,民间的文化力量开始释放出来,但是民间文化力量相对单一,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没有全局观念,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民间文化力量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大多数古城都面临的挑战?复兴重塑绍兴传统商业文化融合?绍兴越城区北海街道这个因水而建,因水成街的迎恩门项目成为政府力量与商业运作联合打造文旅项目的创新尝试。
从迎恩门往西,此为十里霞川的起始点,即古运河与环城河交汇处,为古代绍兴最繁华之处。在古运河建成后的1700多年间,上至皇帝近臣、富商巨贾,下至黎民百姓,小商小贩,都从此地进出,人来舟往,热闹非凡,上千年中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古有官员在迎恩门迎接皇帝驾临,迎恩门的名字更是由此而来。如今,迎恩门作为绍兴的地域性独特标杆,在历史积淀、商业参与、政府引导下焕发出了新的商业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业街区,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和保护,也需要商业思维的引导和治理。绍兴越城区北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国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迎恩门街区的创新体现在政府资源和市场力量优质结合的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模式。市场力量缺失,就不能体现商业的活力;政府资源缺乏,就无法整合调动全部商户的资源。商业和政府资源相互协调,充分运作之后,各要素的集聚就能达到效率效益乘数增长。”
迎恩门项目本身只是一个静态的个体,而把文化场所打造成人们生产生活的聚居地才是迎恩门的最终目的。古人们在迎恩门留下了可贵的人文记忆,但这种记忆不能是静止的、停滞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对于尚未丧失功能的古迹,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在其中”的生命力。作为绍兴名城保护和开发的一部分,迎恩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文化场所还给绍兴人民,让他们有权利、有条件享受现代生活,及时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人民与城镇的融合共生。
“在整合文化资源的同时,要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加入时尚化、年轻化的元素,让消费主体愿意来品读、来旅游、来消费。”赵国良坦言。
人文筑底商业复兴重振绍兴辉煌的创新地
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实现绍兴市产业结构升级与融合发展,需要文化作为新的活力与动能加入其中。绍兴也在着力调动文化产业,让其所属的历史文化区域实现联合,带动全区块发展,这就是绍兴市委、市政府推行的“文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三大核心目标是,重振绍兴辉煌的创新地、国际湾区的战略承载地和中国文化输出的策源地。迎恩门则是绍兴市政府规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迎恩门项目位于绍兴古城西北侧,处于越城组团和柯桥组团之间,项目利用沿河南北两侧约200亩左右土地,规划地上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下室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左右。项目以近1.5公里的古运河为主线,以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为核心,以购物居住和商业观光为两轴,在河两侧设置迎恩天地、水游城、二十四苑、四十八铺、桨声灯影、钟山胜境等六个功能区块,打造集文化展示、体验商业于一体的特色城市综合体。
品牌作为一个城市一切无形资产的浓缩,这一浓缩可以以特定符号来识别,那么“运河文化”,就是迎恩门的品牌符号。迎恩门古运河的运河文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码头文化,把上纤埠头打造成绍兴码头文化的代表;二是名人文化,重点展示历代文化名人在此进出的历史;三是越地文化,通过纤道、亭台、古桥、寺庙等来体现;四是风情文化,通过各种民俗风情、酒文化来展示。
从现状保存来看,迎恩门水街尽管沿街建筑几经兴衰,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空间格局,历史传统风貌犹存,表现出浓厚的风貌特色。因此,在迎恩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重点保护、继承好这一传统特色,尤其立足于水街的空间格局和风貌的延续,通过水街功能的扩展,以及沿街、庭院、桥头、街道空间的设计,再现城区完整的水街格局,增强历史街区的历史沉淀感。
绍兴不但在古代建筑上,也在历史文化传承上都有比较完整的保留。迎恩门作为绍兴长三角试点项目,是既能反映老绍兴,也能代表“新绍兴”的模式。
新旧商业形态协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复兴体验地
古城的灵魂是文化,是古人的思想。赵国良感慨地说:“原来我们一直走了一条弯路,就是仅仅保留名人故居。古城与故居固然重要,但古人的思想精髓才是文化的灵魂所在。”他认为,绍兴抓住的一个文化制高点——阳明文化,真正为绍兴古城赋予了灵魂。阳明心学在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都很受尊崇,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标杆。
如何把这个经过10年酝酿的迎恩门项目打造成绍兴的标杆项目是赵国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今,他信心满满地说,“要让迎恩门成为绍兴的‘城市客厅’”。徜徉在城中的老石板上,既能看到绍兴的古运河,老城楼和古桥,也能见到新锐设计师打造的小景观、微景观,实现“时时处处皆是景”。据了解,迎恩门的细节处理也细致用心,植被也是从周边山岭迁移过来,适应本土气候的树木花草,充分体现乡土特色。
迎恩门项目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绍兴越城区的执政者们正充分整合和挖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和商业基因,加大古城业态创新力度,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全力将绍兴古城打造成为全域人文旅游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迎恩门只是绍兴未来文商旅加速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绍兴新旧商业形态将更加协同发展,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潮流时尚的体验项目,绍兴的城市和商业灵魂更加立体,内容更加丰富,最终将形成少有的旅游IP,并通过持续更新迭代,树立古城旅游体验新标杆,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复兴的体验地。
新闻来源:凤凰网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