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 借一笔千年气韵,写意华夏的回章

搜狐焦点绍兴站 2021-11-15 10:02:1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何为文化中国? 是百家争鸣的春秋、光武中兴的汉、狂娟自傲的魏晋、素简幽静的宋、万国来朝的明;还是杜子美的诗、韩退之的文、吴道子的画、颜鲁公的书……我们所景仰的,文化中国的一切,从来不是上下5000年某一个部分的切面。真正的大国气象,从历史深处走来,穿越数千年,早已渗入到中国人的骨血。 大国汤汤,历史

何为文化中国?

是百家争鸣的春秋、光武中兴的汉、狂娟自傲的魏晋、素简幽静的宋、万国来朝的明;还是杜子美的诗、韩退之的文、吴道子的画、颜鲁公的书……我们所景仰的,文化中国的一切,从来不是上下5000年某一个部分的切面。真正的大国气象,从历史深处走来,穿越数千年,早已渗入到中国人的骨血。

大国汤汤,历史横流,当我们在东方文明长河中,寻找一段高度概括千年文化厚蕴,且从未走远的,是和合文化,是古都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和合精神,所指的是华夏民族的“和”文化。在《中华字海》87019个汉字中,一个“和”字,占据了中国上下5000年文明史上尤为耀眼的位置。

《国语·周语下》韦昭注释说:“和,八音克谐也。”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式微,礼崩乐坏,孔子将儒家“仁政”、“礼制”等伦理学说与“大同”、“大一统”等政治主张与音乐交融,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核心的“德和”思想。围绕“和”文化,孔子学生有子不断升华,以“礼之用,和为贵”教化先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音乐之和延伸到政治之和,一个“和”字,浓缩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的基本政治态度、道德态度。

在“和”文化数千年的涵养下,中国人历来崇尚的便是“家业兴和”、“政通人和”、“内和而外安”,并一直延传至今。

诸如,“和”文化代表着为政之道。清顺治二年,就曾通过对皇家建筑的命名来表达当朝崇尚和谐的政治理想与文化诉求。例如,将“皇极殿”、“中极殿”、“华盖殿”分别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将“皇极门”改为“太和门”,象征“君臣之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和”文化,也代表着东方之萃。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由几百名演员扮演字模组成的活字印刷板,以不同形式将方块汉字“和”,以篆体、宋体、简体三种不同的形态有规律地被“印刷”出来,借此向世界传达泱泱东方大国的文化精粹所在。

诸如他类,中国的书画讲究形神之和,中国的器物讲究气韵之和,中国的舞蹈讲究声体之和;中国的音乐讲究音律之和……“和”文化,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深处,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原则与智慧,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却“和文化”,“古都文化”无疑是增饰东方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5000年看河南,2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华夏上下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帝都史。帝王之都,文化延绵不绝,城邑璀璨繁盛。古都即是古代中国国力的彰显,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泱泱大国东方文化的浓缩集成。

而之于建城2500余年的绍兴,城脉亦是厚重。从春秋越国建都,到南宋鼎立陪都,绍兴帝都之气脉蔚然不绝。宋代诗人孙因曾在《越问·封疆》以磅礴笔触,抒怀绍兴之雄伟,称之为:“兹古今之大都会兮,为九牧之冠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片始于千年、盛于南宋的江南锦绣之地,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堪称东南巨邑。历史悠悠千载,时至今日在府山下仍能感触历史的回荡。“宅卧龙之岧峣兮,蠡城屹其环缭”,府山下的绍兴老城,自建成伊始,即为古越厚址所在。溯回千年,勾践命范蠡于此建大小城,开启制霸战国的春秋大业;隋朝杨素于此,建成水陆两用迎恩门,数百年商贾如云,古时凡朝庭官员以至皇帝亲临,必经此门;清时康熙、乾隆二帝巡行江南,于鹿湖园驻跸,亲履其园,盛赞其处曰:“棹入烟花浦,山迎彩鹢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邑传承千年,历代风华留萃处,惟在城芯。正如紫禁城之于北京、明故宫之于南京、南宋皇城遗址之于杭州……风光无二的绍兴城芯,是千年历史文化的厚壤。方圆数里间,每一步皆历史,每一眼是古迹。越王台、鹿湖园、西园、西小路/仓直桥历史街区、阳明故里、鲁迅故里、青藤书屋、沈园等名人故里、历史遗迹星罗棋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博观而约取,面对传承千年的城脉源址之地,众安集团基于对华夏文明的见悟,对绍兴2500年文化的溯源,倾廿十余载匠心沉淀之力,饱蘸传统建筑美学之墨,汲江南古典园林精粹,得江南坊巷之法,融合绍兴城芯文化意象,再为众安·古越郡府、为古越世家写意当代的中国文化、门第、风范传承!

大国气蕴,传承不绝,文化新篇雍雅将启!

示范区实景图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