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厂”来了!今年起,浙江将每年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标题:“未来工厂”来了!今年起,浙江将每年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
【来源:诸暨发布 】
为探索“未来工厂”建设,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标杆,浙江省经信厅近日印发了《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方案》提出,从2020年起,每年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未来工厂”,示范引领浙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
什么是“未来工厂”?
“未来工厂”是指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化工厂。
建设“未来工厂”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数字孪生应用
综合应用三维建模、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产品、设备和产线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产品设计、物理设备和生产过程的实时可视化展示和迭代优化。
智能化生产
建立工厂网络系统,鼓励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智能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物流设备,依托企业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资源计划系统(ERP)、高级计划排程(APS)、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等信息化系统,实现物资采购计划调度、生产作业、仓储配送的数据自动采集、在线分析和优化执行,提高生产计划准确性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工厂或车间实现少人化、无人化。
智慧化管理
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心,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集成应用,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在采购、生产、销售、质量等方面实现协同管理,推进企业生产、运营和决策的智慧化管理。
协同化制造
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人员、设备、数据等信息要素共享,打通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实现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资源的在线共享和优化配置。
鼓励整合行业内中小企业产供销资源,打造云上产业链,突破工厂物理界限,实现制造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实现产品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整体集成和协同优化。
绿色化制造
建立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对主要耗能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管理;建立产耗预测模型,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度、平衡预测和节能管理;建立环保监测系统,实现从清洁生产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保数据采集、实时监控及报警,开展可视化分析。
安全化管控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风险管控准则和风险管控流程。开展安全预警,实现生产过程中人员、物料、过程、设备、环境、信息等六类安全风险要素的智能化管控,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鼓励使用安全可控的软件、系统和设备。
社会经济效益
企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生产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研制周期、运营成本、产品不良品率显著降低。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专利、标准和经验成果,培育一批专业人才队伍。
“未来工厂”要怎么建?
遴选入库工厂
聚焦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新材料、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以揭榜挂帅方式,每年遴选一批培育创建的“未来工厂”入库名单。
强化诊断服务
由省经信厅牵头,发挥智能制造专家服务团队和第三方机构作用,对培育创建入库工厂开展诊断服务,对标“未来工厂”建设要素,提升建设水平。推进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智能改造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
开展成效评估
根据入库工厂建设情况,由省经信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成效评估,每年确定并公布一批“未来工厂”名单。
强化政策保障
加强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对“未来工厂”建设的激励与支持,加大融资对接服务和要素保障力度。
积极营造使用国货的良好氛围,推广使用“未来工厂”制造精品。
【责编:贵妃】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