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新区率先打造16.7平方公里“海绵”示范区

你好绍兴 2021-01-19 09:21:2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为破解人水关系复杂的“现代城市病”指明了方向。

海绵城市

一个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为破解人水关系复杂的“现代城市病”指明了方向。

海绵,是一种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材料,众所周知,它对水具有收放自如的强大能力。“海绵城市”里的“海绵”,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它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它形容的是一座城市最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处理水的能力”。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如何处理好与水之间的关系?不外乎“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这几种主要方式。那么,构建完成的“海绵城市”,会在“处理关系”的过程中带来什么样的魔法?我市相关专家用了一个形象且有趣的回答:“‘海绵’的功能体现在通过消纳、减速与适应的方式来解决水的问题,这种方式不像硬性转嫁水那样‘刚’,而是一种更加‘柔和’‘委婉’的解决方案。比如,让洪峰来得更慢一些,而不是让洪峰来得快一步;弹性适应自然,而不是与自然对立。”

举一个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在“海绵城市”中,非透水的路面会被透水路面代替,这样一来,雨水就会尽量地被消化,通过地下水窖等方式进行蓄水,并且在未来加以重复高效利用。多种功能堆积在一起,整个城市就如同巨大的海绵一样,可以自如地处理好与水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到,诸如德国的地下管网系统、瑞士的“雨水工程”已经带来了较佳的范本。随之而来的是,“海绵城市”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相反,它在以迅猛的势头融入我们的生活。

2016年6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相关部门下发《关于做好 2016 年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绍兴、衢州、兰溪、温岭4个市为 2016 年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同年8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及有条件实施的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标志着全省海绵城市从小范围试点迈向大规模推广。

镜湖新区

“海绵城市”的进击之路

如果要说镜湖与“海绵城市”之间的缘分,就免不了从绍兴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说起。

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又因地形复杂,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洪、涝、潮等灾害较为突出,经常遭受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侵袭,造成全流域或部分流域洪水及沿海高潮位,对城市造成内涝威胁。同时,早期不尽合理的河湖岸线整治方式,使得城市的水域生态系统变得异常脆弱。

种种现状,将镜湖牵手“海绵城市”提上议程。

2017年以来,绍兴市先后制定出台《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绍兴市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文件,建设海绵城市的步伐骤然提速。作为绍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早在2016年5月,市政府就编制完成《绍兴市镜湖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实施方案》并着手实施。为进一步扩大示范效果,2018 年2月,镜湖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试点方案进行修编,于去年12月底编制完成,给出了更切合实际的建设“线路图”、“时间表”。

根据规划,镜湖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范围为东临外官塘河、泗汇江,西与柯桥区界相接,南依萧甬铁路,北至于越路,总用地面积为 59.4 平方公里,其中海绵城市试点区范围面积为16.7平方公里。

结合镜湖新区正在实施的公建、小区、广场、道路以及河道整治等项目的建设、改造,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如对于学校、行政服务等公建,推广绿色屋顶、雨水收集、雨水管断接项目等;对于保障房等,推广雨水花园,增加景观性;对于工厂,重点推广初期雨水污染治理项目;对于道路,沿线建设分散的就地处理的生物滞留设施(路缘石开口);对于公园绿带广场,结合具体工程,建设湿地、滨水缓冲带等公园绿地水景、透水停车场;并结合五水共治项目,做好海绵城市建设。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镜湖新区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 2020 年,镜湖新区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基于镜湖新区的实际情况,“海绵城市”所提供解决方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张“药方”将改变传统的纯粹依靠错综复杂雨水管网来排水的理念。它优先通过雨水湿地、生物滞留池、多功能调蓄池等设施,能够大量滞蓄雨水。

其次,“海绵城市”能在避灾的同时巧妙地解决居民用水问题。巨大的“海绵”可以令城市在丰水时将雨水“喝”下,在缺水时将雨水“吐”出,大大推动了中水处理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另外,使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能较好地提高雨水资源回用效率,从而节约自来水资源成本。

除此以外,“海绵城市”生态治水的理念,紧紧围绕保护原有水系而展开,在保留河道自然走向的基础上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生态河岸,并通过建设湿地、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设施,将雨水径流经过植被的拦蓄、净化后,再排入城市内河中。双管齐下,打造出水清鱼乐、碧江如镜的盛景。自此,推开家门,市民便能尽享莺飞草长、鱼翔浅底的城市生态。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项单一的工程,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的改变,是从以前的改造自然、破坏自然向保护自然、修复自然转变。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白鹭翩飞的镜湖新区,作为绍兴中心城区的“绿心”,将率先打造16.7平方公里“海绵”示范区。但海绵城市也不是“ 全能”的,单靠海绵城市并不能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不过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中因人为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和理念,才能正确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五问五解”镜湖海绵城市

 1 

绍兴是江南水乡,

为什么要试点海绵城市项目?

相关专家:这也是很多绍兴市民不理解的地方,认为绍兴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城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63%,并不缺水。但实际上,海绵城市并不仅仅解决城市缺水和内涝问题。绍兴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快速发展,水系统面临较大的困境,水环境较差、水生态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去缓解。可以说,就是通过海绵城市去修复被改变、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

2

为什么选择镜湖率先开展“海绵城市”试点,

它有何优势?

相关专家: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确定的生态节点中,镜湖湿地建设海绵城市条件较为优越。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集湿地游赏、城市休闲、防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北侧是绍兴较大的天然淡水湖犭央犭茶湖,水量充沛;公园东侧为梅山,山上植被丰富,栖息着成群白鹭,还有部分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西面是东浦古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镜湖湿地是以水体景观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对犭央犭茶湖水质改善、水环境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区域气候条件,促进城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抗涝能力。镜湖区域生态敏感度高,属于自然生态红线区,具备生态基底,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是未来市民郊游的重要目的地,规划应预留生态发展空间,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因此选取镜湖湿地公园所在的镜湖新区作为试点区域,主要考虑到镜湖湿地的存在,是实现海绵城市的有利条件。同时镜湖新区属于大片新建、改造兼备的区域,其建设对于海绵城市不同技术、方案的示范作用将更强。另外,镜湖新区也是集中了行政、教育等不少公建地块,近期推动力度和进度可以得到有利保证。

3

镜湖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

相关专家:传统的建设理念造成了城市快排的排水模式,绍兴也是这样,城市中的多数雨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中,一方面造成了河道的污染,另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水文平衡,使城市热岛现象加剧。镜湖海绵城市试点范围内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雨水下渗、减少雨水的面源污染、保护和修复水系的自净能力,同时整治污水系统、提升雨水排放能力,最终达到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目标。

4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采取的“渗、滞、蓄、净、用、排”

六大类工程措施分,具体如何操作运用?

相关专家:渗: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等。滞:建设下凹式绿地、广场,植草沟、绿地滞留设施等。蓄: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等。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初期雨水处理设施,适当开展生态水循环及处理系统建设;在满足防洪和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建设人工湿地,改造不透水的硬质铺砌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等。用:按照“集散结合、就近处理、就地循环”的原则,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综合雨水利用设施等。排:进行河道清淤,有条件的地区拓宽河道,开展城市河流湖泊整治,恢复天然河湖水系连通;新建地区严格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老旧城区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高标准建设雨水管网,加大截流倍流;加快易涝立交桥区、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提标改造等。

5

镜湖新区内哪些地方将有“海绵”,什么时候建成?

相关专家:绍兴市一共有40项试点项目,其中37项在镜湖新区示范区范围内,另外3项在镜湖新区外、越城区内。所有试点项目均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

海绵城市建设的常用“绿色”设施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一般设置在植草沟、卵石沟等收集转输设施的末端。雨水花园下凹深度约250毫米,为增加其下渗性能和调蓄容积,宜对其种植土进行改良或换填处理,并在下部增设砾石层。

植草沟

植草沟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一般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并通过植被截流和土壤过滤处理雨水径流,可用于衔接雨水花园等其它低影响开发设施。植草沟一般下凹100-200毫米,宽度0.3—1.0米,纵坡不宜小于3‰。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指比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低50-200 毫米的绿地,其作用是收纳、下渗、净化周边区域的初期雨水。为增加其下渗性能,可对种植土进行改良或换填处理。

雨水塘

雨水塘是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通过利用物理、生化(水生植物、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卵石沟

适用于建筑与小区的园路、广场、停车场等周边,及与绿地交界等区域,可作为生物滞留、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收集、转输及预处理设施。

透水铺装

适用于人行道、广场、道路和露天停车场等硬化地面,材料包括透水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其作用是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提高雨水的下渗能力,减小下垫面径流系数。

绿色屋顶

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削减径流污染物,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

生态树池

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铺装且土壤标高低于周边铺装的土地,可吸纳来自周边铺装地面的雨水径流,是下沉式绿地的一种。

新闻来源:绍兴镜湖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