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质量发展人才之困 2019年绍兴人才工作综述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标题:破解高质量发展人才之困 2019年绍兴人才工作综述】
【来源:绍兴日报】
【原作者:徐晶锦 】
绍兴,名贤辈出,有“鉴湖越台名士乡”之美誉。
这是一座人文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既有千年古城的底蕴、又有现代城市的活力,既有诗画江南的风光,又有融杭联甬的地利。
这是一片为梦想而生的土地。各路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在这里点燃创新之火,竞逐创业之梦。
新时期,绍兴努力突围困扰多年“养人育人不聚人、求才引才不来才”的“人才之困”,从“筑巢引凤”到“为凤筑巢”,再到“引凤筑巢”,以人才撬动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 不拘一格纳百川
转型发展,广纳百川,绍兴向来求贤若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才正常流动造成不小影响,但也为引才工作提供了“机会窗口”。
“销售总监、企业中层,年薪200万~500万”“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工程师,硕士及以上,年薪50万~200万元”……绍兴市委人才办对引才举措作出创新应对和适时调整,通过“云招聘”“云面试”方式,面向全球推出全市50家上市企业、851家规上企业共2200余个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及1.7万个大中专毕业生人才岗位。这是历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模较大、层次较高、覆盖面最广的网络人才招聘会。
疫情防控期间,绍兴市开行了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就业大巴”,全国首趟湖北籍员工返绍“就业专列”接回547名技术型员工,体现了绍兴对人才的满满诚意。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200余家媒体报道,赢得广泛赞誉。
在困难面前,谁能提前谋划,谁能更主动对接、引导人才,谁就能在“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
早把棋局布,兵贵半步先。近年来,绍兴市引才力度持续加码,由注重海外人才向海内外人才并重转变,由注重引进人才向引进培养并重转变,由注重高端人才向高层次、基础性、技能型人才并重转变。
过去一年,绍兴全市累计引进和入选高级领军人才188名、省级领军人才158名,引进落户“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833名。持续开行招才引智专列,组织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赴全国296所高校集中举办各类推介和招聘会346场,全年新增就业大学生超10万人,人才基本盘进一步做大做强。
连续十年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峰会,举办第四届中国·绍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首届中国·绍兴数字经济全球创业大赛,参会人才更高端、更国际化,合作项目更具实效性、引领性。一次次大会大赛,成为绍兴市打造人才高地,推动创新发展的较好注脚。
为凤筑巢 打开空间尽其才
人才的更高追求是什么?是在一个能够干事创业的空间里,尽情施展才华。让人才在适合自己的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是绍兴的“用才观”,是对人才的较大尊重
赵仕芳是德国萨尔大学生物医学材料博士,去年4月落户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成立绍兴盖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超润滑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发和制备。落户不到一年,已与多个研究中心建立合作意向。
“在海归学子座谈会上,我的项目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认可。”赵仕芳说,绍兴是一块能成就人才的热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就像人才“蓄水池”,聚集高端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了项目的快速推进。去年,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共落户“千人计划”人才等高端人才150名。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绍兴市把打造干事创业平台阵地作为引人用人的重要手段。
以“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为抓手,立足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去年以来,绍兴市分别与天津大学、上海大学等8家知名高校签订共建研究院合作协议,累计引进共建大院名校研究院25家。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江表示,绍兴对研究院建设大力支持,多次互访、踏勘场址、讨论合作细节,绍兴的诚意是上海大学选择绍兴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研究院的建成不仅有利于推进前沿技术在绍兴转化,也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创新资源集聚,为绍兴高质量发展赋能。
当前,绍兴市正在经历一场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围绕念好“两业经”、高水平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绍兴市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小镇等创新平台建设。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品平台两个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已成为绍兴市高端人才集聚、高端成果频现、高端项目落户的高地。
阵地不仅要守住,更要主动出击。打破地域藩篱,我市主动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地设立6个人才“飞地”,研发在大城市,生产在绍兴,为聚天下英才提供了更多源头活水。
引凤筑巢 阳光雨露暖服务
人才生态决定了城市与人才的“黏性”,是极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聚智”品牌。为此,绍兴市着力优化服务链条,让人才无后顾之忧。
“我们的人才房票,还有医疗、子女就学等政策,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解决好。”省级领军人才、浙江拓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华一有“人才”上的事,就往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跑。
海智汇是绍兴市大力推动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个“码头”,这里汇聚了市级部门88个人才事项,包括住房安居、资金补助、创业贷款在内的人才领域所有事项,通过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生态服务体系,让人才产生“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去年以来,海智汇已累计开展人才综合服务8.1万余次。
既服务人才创业创新的“大事”、闹心烦心的“小事”,也关注人才政策的“与时俱进”。去年8月,绍兴市立足长三角、放眼全球,人才政策再次加码升级,重磅出台“人才新政3.0版”,系绍兴历史上含金量较高、针对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人才政策。新政的落脚点在于对人才“引育并重”,力度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可圈可点。新建成的人才政策网上申请兑现系统,还可实现人才奖补政策“不见面”审批、“零跑腿”办理。
我市还在海外人才社保缴存、人才驿站、外籍人才本地购房等8个方面打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组合拳,以政府简政放权,给人才管理做“减法”,换来创新能力的“乘法效应”。
去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我市引才用才留才又添了一把火。有力的人才政策、扎实的产业基础、适宜的人居环境,加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土壤,使绍兴日益成为人才聚集、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我们希望,在绍兴,优质的服务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成为一种泛在的元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人才茁壮成长。”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