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利用和新城开发建设“双城计”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你好绍兴 2021-01-19 09:21:2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城市全球化浪潮中,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提速,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大湾区的决策,提出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城市全球化浪潮中,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提速,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大湾区的决策,提出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绍兴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唱好古城保护利用和新城开发建设“双城计”的设想。越城区,毫无疑问是实施“双城计”的主战场。

绍兴正积极构建融杭联甬接沪的城市新格局,谋求在大湾区时代的城市群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一场少有的城市变革正在古越大地轰轰烈烈展开。以古城为核心,用大建大美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越城区正聚力打造全市首位度的中心城区。

聚焦守正创新提升“软实力”,更高品位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在文商旅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越城区,正在发生从格局到面貌的美丽嬗变。随着《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的发布实施,依托市区两级协同优势,古城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正不断完善。绍兴人再熟悉不过的“三山”公园、震元堂、府河街、中医院这些延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越城老地标,从景观改造到交通升级,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梅山江畔崛起。南靠越城,西接柯桥、东连袍江,在三大片区的中心地带的镜湖新区,数十幢时尚楼宇已经拔地而起,企业总部、越商总部、银行总部在这里集聚,医院、学校、剧院等各种科教文卫设施也纷纷落户,高端要素集聚的镜湖新区,无疑将成为越城区融杭联甬接沪的高能级平台。

去年,越城区实现行政区和开发区彻底融合之后,政府职能大大强化,“大越城时代”的脚步又迈进了一大步,越城的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迎来了高速提升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迎着大湾区建设的浪潮,合着左右逢源的“双城计”节拍,千年越城正在寻求新时代的突围。

文化为媒塑造古城金名片

“原来绍兴古城是如此有魅力。”去年5月,一部在越城区取景并讲述绍兴人生活的电影《西小河的夏天》上映,让很多观众产生了共鸣,也让古城绍兴通过大荧屏再次走向了世界。而仅仅半年之后的2019年元旦,《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标志着越城区古城开发保护有了行动指南,电影《西小河的夏天》中的很多古城美景,都将被统一规划进行保护利用。

《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明确:绍兴古城是指越王勾践建城以来各个时期不断演进形成的历史城区,其范围为绍兴市越城区环城河外侧河沿以内的区域。也就是说,古城的保护利用,越城区是少有的核心区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产业发展的支撑,《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实施后,市区两级共44项古城保护利用的工作清单全面铺开,古城保护站上了新的起点,全面推动文化和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投资60亿元,打造阳明故里项目。在越城区的新河弄历史街区,绍兴人耳熟能详的吕府十三厅大门口,“王阳明纪念馆”匾额格外引人注目。眼下,阳明故里整体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整个阳明故里总用地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0.45平方公里。包含两路(西小路、上大路),两河(西小河、上大路河),两府(吕府、千伯府)。建成之后,越城古城中阳明故里、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将呈鼎足之势,形成“一城三故里”的格局,大幅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

在全面保护古城整体风貌的前提下,越城区将合理利用文保建筑和历史建筑资源,将古城打造成一个古色古香的城市大花园。截至目前,越城区已经完成古城更新项目12个,并对老城区41条总长60.68公里道路改造和景观提升,既改善了民生、优化了环境,又拓展了空间、增强了动力,并实现了资金的平衡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可持续性。

宜居宜业打造新城高品质

古城保护利用一刻不停,新城开发建设热火朝天。前不久,一组新绍兴博物馆效果图照片,刷爆了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新馆参照了绍兴水文化精神,建筑与自然因水而灵动、相生,二者融为一体,酣畅淋漓地呈现了王羲之所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诗情画意。这个在镜湖占地面积35亩、总投资达4亿元的项目计划年底开工建设,有望在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古城以北的梅山江两岸,曾经是绍兴毫不起眼一隅,苍茫万顷的沼泽地,人烟罕至,而今却风起云涌,像新绍兴博物馆这样的项目鳞次栉比。“用高端要素集聚的方式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城。”催人奋进的集结号角吹响后,1年多来,新城建设驶上快车道。在镜湖新区这片热土上,一个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座现代化新城迅速在梅山江畔初具雏形。

日前,镜湖直江沿河景观带正式开工建设,一座亲水活力城即将从蓝图变为现实。随着官渡路区块、凤林路以南区块、后墅路湖东区块等的路网项目陆续进场施工,镜湖核心区的路网结构日臻完善,开启了新的建设进程。绍兴博物馆、市人民医院镜湖总院、新绍兴美术馆……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纷纷落户镜湖的消息,让许多市民对镜湖的未来充满期待。

接下来,还有高铁绍兴北站前综合体、市规划馆等一大批项目落户镜湖,这些总建筑面积超16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亿元的重大城市公建与市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大部分已完成项目选址、方案设计、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

高端要素集聚镜湖打造城市中心,标志着绍兴城市功能的一次重构。作为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融杭联甬接沪的“排头兵”,镜湖新区正沿着打造较高首位度的城市核心和地标性新城区的目标奋进,迸发出创新创业的无限活力与激情。

铁军精神打赢拆改攻坚战

古城、新城建设同步推进,拆改工作举足轻重。用拆迁改造推动古城保护利用,盘活镜湖这片热土,今年年初,越城区拆改工作动员会上,区委区政府部署了以拆改推进“双城计”“活力城”建设的目标,下达了一个个硬任务、硬指标。

在越城区的每一个拆迁指挥部,最引人注目的是进度图上的一面面小红旗。争分夺秒抢插红旗的过程,体现了党员干部在拆改工作中的“亮剑精神”。

要让拆改工作按下“快进键”、挂上“高速挡”,特别需要展现出攻坚克难的合力。半年多来,全区各镇街、部门合力,以“铁军精神”书写了拆改的“越城速度”。凝心聚力,全区一盘棋的氛围在拆改工作中得到了体现。比如,斗门街道富陵村情况复杂,政策制定难,拆迁难度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直面困难、集中攻坚,顺利完成镜湖核心区排名前列拆。市中医院扩建拆改项目关系基建能否按计划开工,拆改时间紧,交地要求高,塔山街道克服困难按期完成签约、腾空、拆除、交地。灵芝街道今年拆迁量占全区36%,要完成10个整村70.64万平方米拆迁,街道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工作人员在15天时间完成了1195户村民签约。东浦街道自加压力,提前启动2个村的拆迁工作。

资源向一线聚集,问题在一线解决。一个拆改项目,就是一场攻城拔寨的“战役”,整个拆改过程中,越城区建立起了一整套运转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重要核心区“区主要领导挂帅,区班子领导负责,镇街为主挂图作战,部门精兵强将一线参与”的大兵团联动作战格局,改“持久战”为“阵地战”,确保拆改项目启动一个、打赢一个。

截至9月30日,全区已完成签约面积173.8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区拆改任务的88.7%。同时还完成省棚改任务5372套,完成计划量的227%,拆改完成量、棚改完成率走在全市前列。其中前镜湖核心区范围内已完成10个村的拆迁征收工作。官渡1号,蛟里1号,越商总部8号等总计869.35亩土地已先后成功出让,出让总价达126.5亿元。

三区合署建设首位度中心城区

“道路干净了,环境整洁了,天空更蓝了,消费更方便了……”说到这一年来袍江的变化,家住亲亲家园小区的居民李彩凤赞不绝口。越城、高新、袍江三区合署后,全区要素资源不断向袍江区域倾斜,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一个接一个,一座“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徐徐展现。

大市区是大城市的基础。2018年,是越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11日,市委宣布完善市与越城区(高新区)、袍江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袍江开发区与越城区(高新区)合署办公。“三区合一”后,实现了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协调。改变了原先越城区工作重心以城市管理为主,发展空间受限、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搞经济工作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状况。结合原先越城区、高新区和袍江这两个高级开发区的整体优势,越城区拥有了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的底气。

三区合署,如何真正实现行政区与实辖区的完全融合,是一道待解的方程式。为此,越城区政府通过承接事权物权、古城内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机构改革等系列举措来推动“体制融合、干部融合、工作融合”。越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体制机制的新活力,政策优势逐步显现。

历年来,袍江开发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拆而未用、拆而未清地块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项目引进、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的速度和质量。此外,开发区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的影响,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短板。“政区合一”后,越城区充分发挥行政区在社会动员能力方面的优势,通过强势开展“拔钉清障”专项行动,腾出发展空间达4000余亩,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得以落地。同时,行政区丰富的商贸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优良的社会事业服务,集聚的金融机构,为引进高端人才、吸引高大好的项目提供了基础条件。

新闻来源:绍兴日报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