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坐标打造新动能 全域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

你好绍兴 2021-01-19 09:21:2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绍兴经济正转向以创新为排名前列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实体化运作,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建设、杭绍甬一体化同城化机遇,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加快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念

绍兴经济正转向以创新为排名前列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实体化运作,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建设、杭绍甬一体化同城化机遇,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加快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的重要抓手。如今,科创大走廊建设已进入了加速期,在各个区、县(市)和开发区的合作擘画下,“一核引领、七平台联动、多点支撑”的全市域协同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一条集聚了创新要素、孕育着澎湃动能的黄金大走廊正蔚然成型。

擦亮“智汇芯城”金名片

越城区将聚焦“智汇芯城”建设,以集成电路产业为突破口,以打造产业首位度中心城区为政治担当,构筑“一心四园两片”大格局,全力打造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制造基地、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和全市创新驱动新引擎。以“四大工程”为抓手,计划建设24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250亿元。

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全力推进省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同步启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和小微产业园建设;加快建成集科创、孵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迪荡高创园和洋泾湖科创园。

实施创新要素集聚工程。推进“大院名所”建设,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全力建设我国高端芯片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区,力争新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50名。目前,已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研究院7家,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

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布局招引中芯国际、豪威科技等一批重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力争引进集成电路标志性产业项目20个,提升培育集成电路规上企业10家,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实施创新服务优化工程。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人才培训、技术市场等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

争当科创大走廊的“最强大脑”

科创大走廊是市委、市政府策应“一体化”战略、引领创新发展的重大布局,是绍兴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柯桥区作为绍兴科创大走廊的核心承载区之一,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在平台打造、科技招商、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8年荣获省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双优秀”,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全省排名第七。

建设科创大走廊,有三个特征:一是创新活跃、二是要素集聚、三是产业集群。围绕这三个特征,下一步柯桥区将坚持高标准推进,高水平打造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绍兴金柯桥科技城、外国高端人才集聚区等高端科创平台,聚焦高级柯桥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产业集群效应;坚持培强育优,突出创新主体,全力支持十大民营科技园建设,培育一批“专精新特”科技型企业;坚持招商引智,加大项目招引力度,集聚一流人才团队,打造高端人才科创新高地;坚持高效协同,深化跨区域合作,进一步融杭接沪联甬,更好承接科创资源的辐射和溢出,加快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不断做强“柯桥大脑”,为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贡献更多“柯桥智慧”“柯桥力量”。

高水平推进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

上虞区将提高站位,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的战略性工程来抓,主动融入全市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推进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一是推动全域大开放。强化开放协同理念,按照全市科创大走廊“一个核心、七大平台、十大标志性工程”空间布局,加快项目、政策、平台、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对接,加快实现空间联结、产业联动、功能融合,致力打造全省产教融合示范区、湾区高能级智能制造大平台、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区。

二是突出产教大融合。强化“产、学、研、用”创新发展生态系统建设,推进中科院新材料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港湾、浙建院上虞校区等建设,争取天津大学新化工省级研究院落户,推动已落户12所高校(高校研究院)集群发展,加快创新要素导入、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源转化。

三是建设产业大集群。坚持横向抓平台、纵向抓产业,协同推进2大开发区(度假区)、5个特色小镇、9个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平台。深化集群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一个产业集群、一个联系区领导、一个行业协会、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创新服务综合体“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化工行业改造提升升级版,打造八大超500亿级产业集群。

推进G60诸暨创新转化港建设

诸暨市将紧紧围绕“突出一核引领、联动七大平台、强化多点支撑”的建设目标,扎实推进科创大走廊建设。

聚焦融合发展,筑强协同创新“主平台”。抓紧编制《G60诸暨创新转化港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一核一廊五园”,大力推进科技城、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城市“科技客厅”。全面深化与杭州拱墅区、宁波鄞州区的结对协作,加快实施与上海松江区双向商事登记,推进北京、上海柔性“诸暨岛”建设。

重抓数字转型,找准产业创新“新路径”。坚持以产业链延伸创新链,全面推进“一个产业+一个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着力提升时尚袜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建成美丽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建设铜材精密智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切实提升装备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市场网络化水平。同时,坚持以创新链引育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电子信息、智慧物流、跨境电商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强化要素集聚,做优创业创新“生态链”。强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抓好城西科创中心二期建设,争创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推动与国科大、浙大等大院名校“联姻”,扎实推进科技银行建设,深化落实人才新政,努力为企业、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创新要素保障。

推动打造绍兴南部科创高地

建设科创大走廊是绍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省“四大”建设、杭绍甬一体化同城化等重大战略机遇,是加快全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身处中国经济较具活力、开放程度较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绍兴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嵊州市正以积极的行动,深度拥抱科创大走廊建设。

一是构建高端产业链群,横向扩能。嵊州将持续唱响“巴贝故事”,激励更多企业励志技术革新,加快改造提升,不断做大做强领带服饰、机械电机、电器厨具三大块状特色经济,全力打造“中国丝高地”“中国智能厨房”“中国电机之城”。

二是优化创新承载平台,蓄势积能。通过深入开展“平台提升年”活动,全力创建高级开发区,主动对接绍兴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不断壮大剡溪创新带。依托科创中心、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领尚小镇、厨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小微企业园、5G产业园等创新平台,不断优化“两创”生态,推动嵊州向绍兴南部科创高地挺进。

三是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纵深供能。借力绍兴科创大走廊,充分发挥嵊州与沪杭甬绍金义“同城”的优势,探索设立更多创新研发“飞地”,积极引进高校研究院,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人才、技术等科创要素向嵊州流动、集聚,为唱响更多“巴贝故事”注入源头活水。

大力实施“创新突破年”活动

新昌县将坚持创新为要,大力实施“创新突破年”活动。

聚力创新生态优化,深化完善科技新政,实施服务提升、成果保护、氛围营造三大行动,建强科技部门、企业首席科技官等5支队伍,确保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占比10%以上,并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打造“创新生态较佳县”。

聚力创新能力提升,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筛选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推进“五个全覆盖”:产学研合作上,加快研究生园建设,运行好浙理工、浙工大等研究生培养基地,新增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以上;发明专利上,确保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0%和30%以上;智能制造上,加快轴承行业“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经验向纺机、冷配等行业推广,对规上企业全部实行智能化改造;研发机构上,发挥紫金科创港等科创基地作用,确保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家以上;中高端人才上,确保引进集聚国千、省千人才3名以上,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15名以上。

聚力创新平台打造,加强对接,积极推进新昌智造走廊建设,加大产业和科技招商,全力推进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万丰航空小镇、智能装备小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加快三花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新和成新兴产业园、万丰智慧工厂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全面提升“两大”园区创新能级。

全方位高标准打造镜湖科技城

镜湖新区坚持“湾区经济新引擎、产城融合新中心、活力多元新城区”目标定位,积极提升镜湖新区创新“浓度”和科创核心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力争将镜湖科技城建设成为引领绍兴发展的创新极核和绍兴科创大走廊的战略平台。

布局“一园一湖一基地”功能结构。充分发挥大城市核心区平台优势和高铁高速同城效应,以高铁站前区块、湖东发展区块为中心,重点规划建设三大园区,即镜湖创研科技园、镜湖生态创新谷、镜湖科创基地。

构建“4+2”产业体系。4即四大引领产业,为信息光电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时尚创意产业、生命健康产业;2即两大支撑产业,为科技服务产业、新金融产业。加快全国光子产业联盟总部、归心谷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基地、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落地,提升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功能。

构筑“四新+五链”创新生态。四新即构建六大新产业、布局三大新空间、探索发展新路径、建立创新新机制。五链即着力完善创新服务链、创业孵化链、企业成长链、人才发展链、金融服务链。

对标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要求,凭借政策机制活力、创新要素集聚、良好生态基底,努力把镜湖科技城打造成为具有绍兴特色、协同开放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端人才集聚区、人工智能试验场。

全力打造杭州湾区科创新引擎

滨海新城将坚持创新排名前列动力、人才排名前列资源,深入开展科技人才集聚专项行动,全力打造杭州湾区科创新引擎,成为绍兴科创大走廊北连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对接上海全球创新中心的桥头堡和绍兴滨海新区先进智造产业的创新核。

一是打造一个高能级平台。按照“东城、西产、中研”功能布局,以科技城为核心,科创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产业园为支点,加快省级现代医药高新园区和现代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力争到2023年建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0家、研发机构50家、孵化企业100家、新增本科以上人才5000人,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服务的主平台。

二是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坚持围绕产业引人才,用好海纳科技孵化器、美国硅谷海外引才工作站和已落户大项目大企业等招才平台,制定实施“南湾英才计划”专项引才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政,谋划建设高教园区,持续优化宜居宜创环境。

三是培育一批高技术主体。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新城“3+X”主导产业,引进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科研机构,鼓励引导大企业大项目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研究院、研发中心,推动中科院数字内容研究院、上海交大先进电池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字号”机构成果转化。

   

来源:绍兴日报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